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

005 戰術數據鏈路簡介 - Link-16 基本概述(二)

        當不使用EDAC位元進行錯誤編碼檢查時,則每個未編碼資訊的時槽傳送450位元(標準封包)、900位元(封包2型)、1800位元(封包4型),然而每個時槽實際上可以傳送465個位元的標準封包、930位元的封包2型及1860位元之封包4型。且所有的位元可用來作為通用的自由文字訊息。由於增加JTIDS/MIDS數據傳輸率,在相同的時間下,Link-16比Link-11能夠傳送更多的數據,有了這樣的認知後,Link-16 J-Series訊息標準研發人員便加上J-Series數據元件,而在Link 11上無法交換這些數據元件,Link 16 J-Series訊息所允許回報的戰術資訊量則變成Link 11的2到3倍之多。近54 kbps之戰術數據速率可供封包2型結構使用,實際上在假設1/128秒內傳送420數據位元(6個70位元的字元)能力下,可判定為即時速率。然而JTIDS網路容量可以藉由使用多重網技術來增加,統計分析顯示大約可同時存在20個不同網而不會相互干擾,另外其他選項則是允許同步傳送,最先收到傳送資料的單位(最接近的單位)總是為唯一處理的單位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實際上,戰術數據速率增加並不是直接比較Link-4A、Link-11、及Link-16有效的數據速率就能得到,部分原因如下:
         在每一個網路中,部分時槽所配置的功能並不包含在Link-11內,例如空管及語音。
         配置到戰術數據的時槽數量必須增加一倍,以滿足單跳中繼傳送需求。
         不是所有分配到時槽皆必須要使用。
         最後,對於任何所給與的時槽群組,終端機會自動調整訊息封包密度以支援必須要
傳送的數據數量。

       就以Link-16有效的戰術數據速率來說,假如Link-16網路全面使用單跳中繼及封包2型分封結構的話,將遠遠超過Link-11。原則上,美海軍的F-14D 雄貓式戰鬥機(已除役),在第5個網路參與群組中的每一個時框(frame)內的4個高更新率時槽,及NPG-6中每時框內之另2個時槽傳送自己的單位回報,稱為精確參與者位置識別(Precise Participant Lo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, PPLI) 訊息,以達到每2秒鐘平均有一半的更新回報資料之速率,這使得雄貓式戰機比傳統上(相較於採用Link-11網路週期)有更快的更新率。

實際Link-16網路的容量取決於有多少參與單位以每時框有多少時槽正在發射,以及其他如上述等因素。通常以每秒鐘位元率估計系統Link-16容量,對粗估而言,將每秒鐘真正使用的時槽數量(最大值128),乘上每一時槽所傳送的位元數量(225或450),並且用運作網數量乘上這結果。但就事實而言,然而使用在此次計算的值應該考慮容量上減少的,由於數據中繼的關係、封包結構的改變、時槽不使用、及某些時槽只屬於單網,無論系統容量估計有多大,但終究任何終端機的總處理能力被限制僅能在每秒有128個時槽的單網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My BookShiel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