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戰術數據鏈路(Tactical Data Link , TDL)是由美國防資訊系統署(Defense Information Systems Agency, DISA) 之構型管理委員會 (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, CCB)將早期的戰術數位資訊鏈路(Tactical Digital Information Link, TADIL)一詞予以取代,故除ATDL-1外,其餘類型之數據鏈路代名皆以TDL作為類別代字,以配合北約組織使用國命名原則。
Link 16已超越早期所使用之Link 11、Link 4A、與Link 11B,在數據鏈路通訊上有重大進步,無論何時Link 16均已成最適用的TDL,許多服役的美國海軍Link 11載台軍整合建置Link 16,然Link 16不會完全取代這些鏈路。由於Link 16終端機僅採用UHF頻率,除非運用適當的中繼載台,否則Link 16僅限於視距內通訊(line of sight, LOS)。
後續陸續將提到之許多縮語,縮語JTIDS代表Link 16通訊組件,包括Class I與Class II 終端機之軟硬體及無線電裝備、以及其所產生之高容量、保密、抗干擾波型,而高功率放大器組(High Power Amplifier Group (HPAG))則是Class II組的一部分。如美國軍艦艇或E-2C所配備,或者美國海軍陸戰隊防空通訊載台(Defense Communications Platform (ADCP)),JTIDS被稱為Class IIH 終端機。
將用來取代JTIDS的Link 16通信組件為多功能資訊分配系統(Multifunction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(MIDS)),MIDS終端機比Class II終端機來的更小巧些,這使得它們更適合配置在戰機及其他載台:細節可參閱(http://www.rockwellcollins.com/ecat/gs/MIDS_LVT.html)網站。
LVT-1早期建置於美海軍載台及美海軍陸戰隊的F/ A-18E/ F戰機上,LVT-2已由陸軍建置使用中,並已將建置於美海軍陸戰隊通用航空指揮與管制中心(Common Aviation Command and Control Station (CAC2S)),由於LVT-3其安裝在美國空軍F-15A-E戰機上,因此LVT-3也稱為戰機數據鏈路(Fighter Data Link (FDL))終端機.,所有前面所述之終端機 — JTIDS與MIDS — 表傳送與接收Link 16。因而無論何時當你聽到「JTIDS」或「MIDS」,就是「Link 16」的代名詞!
IJMS原文為「Interim JTIDS Message Specification」,其訊息格式是依據早期暫定的規格並用在首批Link 16終端機(定名為「Class I」)上,美海軍及美海軍陸戰隊載台從未建置Class I 終端機亦從未使用 IJMS 訊息,現今Class I 終端機主要用在 NATO 空中預警與管制系統(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, AWACS) 飛機及地面管報中心 (Control and Reporting Centers, CRCs)上,Class I 終端機僅支援有限的JTIDS能力,且無法完全與現有的Link 16訊息標準相容。
在美軍中仍有少部分載台具備Class I能力。如美國空軍Class II 終端機能夠轉譯 Class I IJMS及Link 16通訊協定,由於其能將IJMS訊息與J-series訊息互相轉換,我們稱之為雙語(bilingual),但並非所有的雙語終端機皆具轉譯能力。如美國空軍的AWACS及CRC Class II 終端機都是「通道」雙語終端機,也就是讓收到的訊息通過送到主機上執行IJMS 及/或Link 16解讀, AWACS主機電腦支援IJMS及J-series兩者的訊息,所以能夠同時參與這2個鏈路,然而CRC的主機雖然能夠中繼傳送IJMS訊息,卻因無法解讀 IJMS 訊息,而沒有有效的雙語能力。早期美國海軍艦艇、E-2C、及已退役之F-14D戰機均安裝 Link 16 Class II 終端機。
美國海軍陸戰隊ADCP及戰術空中作戰組(Tactical Air Operations Module, TAOM)亦安裝Class II 終端機,這2個單位的F/A-18戰機是安裝MIDS LVT-1終端機版本,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發展的是CAC2S、聯合打擊戰機(Joint Strike Fighter (F-35)、及AV-8B等建置專案均採用 Link 16。使用J-series訊息進行點對點 (相對應於網狀化) 通訊協定稱為Serial J,Serial J為 Link 11B之更新版,用J-series等同訊息取代M-series訊息, Serial J不支援JTIDS終端機功能訊息(如時間同步與導航),亦不支援某些功能(如戰機對戰機與加密語音)。其主要是由狀況覺知及相似於Link 11與Link 11B的指揮數據所組成,Serial J能夠使用不同的協定,包含聯合距離延伸(Joint Range Extension (JRE))協定。
S-TDL J 是海軍使用的術語,用來說明在衛星鏈路上採用J-series訊息,S-TDL J並非由JTIDS或MIDS終端機來執行,而是採現行的UHF衛星、衛星數據機、及分離式加密裝置,然陸戰隊使用了JRE閘道器來供其Link-16進行衛星通訊。Socket J並非其正式術語,它表Link-16相容數據在TCP/IP網路上移動,Socket J有相似於J-series訊息的數據要素,但卻未遵循 J-series訊息協定。
Link-22是NATO之最新研發,有時也稱為奈爾(NATO Improved Link-11, NILE),它是將HF與UHF Link-11提升到J-series數據要素,Link-22允許最多可有4個網同時運作(3個HF網與1個UHF網) 。每個網使用分時多重存取(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(TDMA))協定,不過此類協定不同於Link-16,目前NATO改進Link 11(NATO Improved Link-11 (NILE))的7個會員國海軍載台上已開始安裝Link-22,海軍預劃在2015年以Link-22 取代 Link-11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